一、中国物流业增速显著,效率、费用可提升空间较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已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产业,市场空间广阔。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 197.8 万亿元,同比增长 9.5%,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 比重为 18%,2007-2013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17.48%;尤其是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秒杀、团购、节日促销等新形式掀起了网购新浪潮,电商物流也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根据中国物流业协会统计,中国物流费用占 GDP比例为 18%,与美国、日本等海外发达国家相比,单位 GDP中,我国的物流费用成本占比是其他国家的 2-3倍,并且这一差值近些年来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单位 GDP 物流系数保持持续攀升,社会总物流费用增速基本保持在 10%以上的增速,虽然最近几年有所下滑,但是仍然处于增长较快的时点。
我国物流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距离实现整体化智能物流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现有的传统物流已经很难实现物流组织效率和管理方法的提升,阻碍了物流的发展。要实现物流行业长远发展,就要实现从物流企业到整个物流网络的信息化、智能化。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物流企业还处在相对较原始的阶段,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2013 年物流信息化检测报告》显示:显示:参与调研的企业中只有 38.14%在 2013 年进行了信息化投资,其中 7.69%的企业信息化投资率不足 1%,23.08%的企业信息化投资率介于 1-5%,38.46%的企业信息化投资率为 5-10%,7.69%的企业信息化投资率在10-15%,约有 20.08%的样本企业投资率超过 15%。
我国物流的改善空间
智能物流利用条形码、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通过信息处理和网络通信技术平台广泛应用于物流业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基本活动环节,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自动化运作和高效率优化管理,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减少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消耗。